国家发改委5月3日在其官网发文指出,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。北部湾、中原等城市群规划已纳入年度工作安排。至此,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已成定局。
“十三五”将建成19个城市群
据了解,3月5日,新华社发布的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(草案)》摘编显示,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,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、沿长江通道为横轴,以沿海、京哈京广、包昆通道为纵轴,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、协调发展的“两横三纵”城市化战略格局。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,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,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。
关于城市群规划的细化表述是: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,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,建设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,提升山东半岛、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。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,发展壮大东北地区、中原地区、长江中游、成渝地区、关中平原城市群,规划引导北部湾、晋中、呼包鄂榆、黔中、滇中、兰州—西宁、宁夏沿黄、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,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。
按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所述,上述18个城市群中,东北地区城市群又分为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。换句话说,如果算上辽中南城市群,这次《草案》提及的城市群数量将达到19个。
4月19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》的文件,旨在加快各地城市群建设发展,加强和规范城市群规划的合理性,合理地引导、支撑城市群发展。
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,未来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空间战略格局是不会改变的,发改委任务主要是编制需中央政府编制的跨省区城市群规划,通过城市群规划,特别是通过加强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来合理地引导、支撑城市群的合理发展。
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牛凤瑞认为,当前城市群建设的最大难题是城市之间产业的协调和互动。
较“十二五”有重大调整
据了解,“十三五”时期建设的城市群,不少内容相较“十二五”有了重大调整。
比如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合肥属于皖江城市群,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,合肥加入长三角洲城市群,皖江城市群未在规划之列。
而“十二五”时期的环渤海城市群,被分拆成山东半岛城市群、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。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城市群被并入到京津冀城市群。而京津冀城市群还包括了山东德州。
而即将编制的北部湾城市群包括了海口、湛江、南宁等地区,这较最初北部湾城市群的构想仅仅限于广西的也有了较大调整 。
另外,在之前广为流传版本中的江淮城市群,最终并未入列。在很多专家看来,江淮城市群可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城市群,而安徽省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规划范围中比较摇摆。
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方创琳表示,最初构想的是20个城市群。这些城市群级别不一,首先要建立5个国家级的城市群,其次是建立9个区域性的城市群,第三个层次是建设引导培育6个地区性的小城市群。
不同等级城市群的功能、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同的,国家层面的政策作用强度也不一样。现在在优先建设的5个国家级特大城市群里,提出把珠三角、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建成世界级城市群。
城市群崛起面临挑战
由于多个城市群跨省级行政区,城市群崛起仍面对许多问题与挑战。
比如北部湾城市群包括湛江、海口、南宁、防城港等城市,但是湛江和防城港都在发展钢铁,具有竞争关系。
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欣广指出,北部湾地区既面向东盟,背靠大西南,又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等等各种区域合作交叉的地方,所以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引进高新技术产业,加快转型。
据了解,南宁到海口、湛江之所以纳入一个北部湾城市群,是因为该地是中国西北、西南、中部、北部地区往南出海口的一个新的通道,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接点。
国家“十三五”也规划了从呼和浩特到南宁,再到湛江、海口的高铁,预备将这一地区打造成新的产业和人口聚集区。
再如京津冀城市群,由于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,大城市缺乏,造成经济联系断裂。北京与天津是特大型城市,成为区域发展的“双核”,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,河北省下属的11座地级市,除石家庄与唐山以外均为中小城市,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悬殊,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,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落差。
另外,西部城市群也是比较薄弱的地方。目前像兰西城市群、关中平原城市群、宁夏沿黄城市群,因为产业聚集不够,仍难以吸引有太多的人口聚集,经济发展也不是很快。
仅管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中小城市,以分流中心城市人口,但是居民仍偏向在更大的城市发展和定居。
小城市就业机会少,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落后。只有把大城市的基础设施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到小城市,把小城镇与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对接以后,才会有效果。
对于未来城市群建设的重点,方创琳分析,应重点推进六大一体化,即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、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一体化、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、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、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。